联系我们
-
南昌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791-86610191
传真:0791-86612574
邮编:330025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桃花路400号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南昌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新闻资讯 > 媒体聚焦 > 浏览文章-
全国1000万套保障房全部开工 比计划提前1个月发布日期:2011年12月12日 阅读: 来自:本站原创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截至10月底,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房超过1000万套,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完成目标任务。
这是一场攻坚克难的战役:2011年,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资金、土地、工程质量等许多难题在实践中不断破解。
这是一个任务繁重的工程: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同时,中国正加快完善相关法规,保障房的建设、管理、运营日益走向规范化。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克服各种困难,确保了保障房年度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正按照计划推进,百姓住有所居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一份日夜不忘的牵挂--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心系保障房建设,要求千方百计,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2011年2月,开工。
2011年4月,浇底。
2011年10月,开工3个组团,29栋。
2012年,陆续竣工交付。
这是江苏南京西花岗经济适用房幸福城项目的简要建设进度表。离市中心12公里的这个保障房项目工地,紧挨地铁。这里秩序井然,听不到刺耳的噪音,与想象中的施工工地完全不一样。
工程指挥部花岗现场工作组负责人说,建成后整个花岗项目有120多万平方米、8个组团,将可安置8000户左右的居民。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亮点,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8年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性住房分配以来,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2010年底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6平方米,是1978年的4.7倍。
但是,中国人口众多,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镇低收入家庭、棚户区居民、新就业职工、新毕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条件仍然困难,他们对改变住房状况有着强烈的期盼,保障群众的基本居住需求成为当务之急。
2008年11月,在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措施时,党中央、国务院就决定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措施和重要民生工程加以推进。
此后两年多时间,全国累计开工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1300万套,其中竣工800万套,大批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了安居。
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顺乎民心的重大决策。
胡锦涛总书记一直把帮助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困难这件民生大事放在心头。无论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论是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还是在各地考察,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他念念不忘的牵挂。
2011年元旦前夕,北京。胡锦涛总书记冒着严寒,考察了朝阳区管庄路保障性住房常营项目建设区,听取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总体情况汇报,并来到廉租房住户家中看望。
4月29日下午,天津。前往这里考察的胡锦涛一到天津,他就直接前往位于北辰区的秋怡家园保障性住房小区,了解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在公租房住户家,他逐个房间查看,并仔细了解租金等方面的情况。
8月中旬,广州。在出席深圳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前后,胡锦涛又考察了广州市白云区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同当地负责同志深入探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并在廉租房住户家,同住户促膝而谈。
胡锦涛强调,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发展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千方百计确保土地供应、确保资金到位、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分配公平,帮助更多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困难,努力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同志在不同场合强调,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约束性指标。要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合理确定保障性住房的范围、方式和标准。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要建立健全分配和运营监管机制,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确保公平公正透明。他们强调,要切实把好事办好,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全面动员,奋力拼搏。中华大地上,迅速掀起了推进保障房建设的热潮。
一种承诺必兑的信念--为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各地和相关部门奋力拼搏、攻坚克难,使得2011年成为行动快、工作推进力度最大的一年
在收获的季节,江西省九江市新建成的保障房小区怡祥苑迎来了第一批住户。53岁的万薪贵带着一家老小来领新房的钥匙。
“自从知道摇上号起,时不时就来看看。从施工到建成,大半年来,看着自己的家一点点成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万薪贵拿着物业手册和皮尺,着手设计自己的新家。
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是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最大、建设进度最快的一年。
2010年12月,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职责,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1月2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各地要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逐步扩大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会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强调,没有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向国务院作出报告,有关部门根据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了2011年和今后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
2月24日,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公平分配,保质保量完成今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的任务,努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会上,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各省区市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责任书。
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未来5年,中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纲要还提出,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们就完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进行了广泛协商议政,并提出了许多提案。
4月,国务院办公厅组织了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同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通知,要求中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
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向各地派出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巡查联络员,核查项目建设情况。到5月底,中央对地方保障房建设的补助资金已全部下达,进度比去年明显加快。
6月11日,李克强副总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出席部分省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确保任务落实,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分配公平,三方面齐头推进,实现今年保障房建设目标,兑现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
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和贷款支持力度,确保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11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要切实抓好工程质量安全,确保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公正、管理科学有序。
8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金融服务,发挥好金融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支持作用。
9月中旬起,中央纪委牵头成立的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对20个省区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中检查。
9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公租房建设,加快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指导意见,要求落实各项支持政策,提高规划建设和工程质量水平,建立健全分配和运营监管机制。
到9月底,国土资源部已落实4万多公顷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基本上保障了建设用地需求。
10月11日,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和分配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李克强在讲话中强调,要把确保质量和公平分配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生命线,建设质量优良、分配阳光的工程,使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保障房建设管理问题进行专题询问。
……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协同行动,攻坚克难,形成了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强大合力。
一项项具体的政策,一个个有力的措施,一份份强大保障,不断为工程建设添砖加瓦。全国保障房开工率逐月上升,从6月的56%,到7月的72%,8月的86%,9月的98%,直至10月末达到100%。
黑龙江省乘着国家大规模推进保障房建设的东风,着力解决住房历史欠账,年初安排各类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84.5万套,到10月底已开工86.7万套,建设规模居全国第一。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任务最重、压力最大、困难最多的一年,也是决策早、行动快、工作推进力度最大的一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彭向峰十分感慨地说。
一场攻坚克难的战役--从数字、图纸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的过程
“我们有三条标准,不是动一下土就算开工,必须三分之一达到结构完成,三分之一出地面,三分之一做到基础浇筑混凝土。”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说。
从数字、图纸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各地在实践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破解了保障房建设中一个又一个难题,创造了经验,创造了奇迹。
一方面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另一方面建设资金面临巨大压力。据测算,完成2011年保障房建设任务,需要投资1.3万亿元左右,仅靠中央财政显然不够。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必须拓宽思路,完善制度,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面对资金难题,陕西省依托省属国企,创造了保障房建设融资的“陕西模式”--省政府出资10亿元,省大型国企延长石油集团拿出30亿元,以40亿元的资本金成立了陕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公司。通过市场融资,公司共筹措资金100到12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资金困难的市县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
与之相类似,在江苏,全国社保基金以信托产品形式投资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江西,由国家开发银行江西分行牵头,组建了由交行、招行、农发行、建行等参与的银团贷款项目,惠及全省81个市县区。
吉林、内蒙古等地把目光投向了土地出让收益。国家规定,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他们把这一比例提高到20%。河北、甘肃、湖南、重庆甚至拿出土地出让毛收入的5%,支持保障房建设。
一方面时间紧、任务重,另一方面土地利用上又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征收、拆迁周期。地从哪里来?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加大土地政策支持,提高审批效率,坚持民生优先,把宝贵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先用在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
上海采用多部门会审、并联审批等方式,加快土地审批等程序。浦东新区航头大型居住社区基地,今年4月正式启动土地储备,9月底即开工建设,比普通住宅项目的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今年5月,《陕西日报》登出的全省保障房建设月度排名中,汉中市排名最末。经过研究,汉中市决定拿出黄金地段用来盖保障房。有了780亩地的保障,汉中市的排名很快就上升到全省前列。
一方面要保证工程进度,另一方面监管力量又严重不足,工程质量如何保证?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确保保障房质量,必须严把规划选址关、建筑材料关、设计施工关、竣工验收关这“四个关口”;同时,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保障房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重庆市按照“均衡布局、适于就业、配套完善、环境宜居”的原则,把公租房布局在一、二环线之间21个大型聚居区内轻轨沿线或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一般距离交通站点500米左右,方便群众出行,受到群众欢迎。
监管人员不足,一些地方在建筑工地上装上摄像头等仪器设备来帮助监测。
在江西省九江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记者看到了一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只要输入项目名称,或在电子地图上点击,就可通过视频看到九江市任何一个保障房工地施工的情况,连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都一清二楚。
终身责任制也是保障质量的好办法。记者在许多保障房小区看到,每个建筑物上都有一块永久性标牌,标明了房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责任人。
江西一家承建保障房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标牌,建好了是永久的光荣,没有建好就是终身的耻辱。”
加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查处,是保证保障房建设质量的一把利剑。
今年,广西建设部门对在保障房建设中违规使用“瘦身钢筋”的6家施工企业给予严肃查处,北京建设部门拆除了旧宫三角地保障房项目中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6栋楼地上结构部分。
这两个案例,亮出了政府对确保保障房质量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
一方面要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另一方面要确保分配公平、运营顺畅,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把保障房分配好,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如果把握不好公平公正这杆“秤”,保障房就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群众就不会真正满意。
各地在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同时,对于保障房的运营、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索,创造出许多有益经验。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阳说:“这些年来,社会上对保障房分配问题有一些议论。保证分配的公平公正,最好方式就是公开。”
胡耀辉是在重庆工作的一名大学毕业生,毕业5年搬了5次家。今年春节过后,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递交了保障房申请,没想到3月2日电视公开摇号竟然被摇中。房子位于大竹林街道的康庄美地小区,门口就是轻轨和公交车站,坐车去公司只要十多分钟。
“这套房子真是雪中送炭!”胡耀辉说,“我的小孩2岁了,小区里就有幼儿园,太方便了。”
在透明的阳光下,不公平的“灰尘”无处藏身。重庆建立了公租房信息网和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房管、公安、民政、社保、工商等多部门信息共享,可及时有效查证申请人的工作、收入、住房等情况。
为了增加透明度,各地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摇号实行全程电视直播,邀请监察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申请人代表等现场监督,公证人员全程公证等。
群众监督同样行之有效。江西九江推行街道民主评议会。“住不住保障房,老百姓说了算”,每个环节都可以举报。据介绍,通过公开评议,有3400多户报名后被淘汰下来。
确保开工、确保质量、确保公平。一年来,推进保障房建设的过程,也是各地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破解难题的过程,积累的经验必将对今后保障房建设的加快推进产生积极影响。
一张民生关怀的蓝图--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不仅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也有利于房价回归理性。各相关部门和党委政府实事求是,积极回应群众的新期待
今年56岁的低保户夏文秀2009年入住南京市宁康苑小区之前,先后搬过很多次家,没有一个固定的住处。今天,她一家五口住在小区64.9平方米的廉租房里,感觉很开心。
“我们因为住顶层,还有一个附赠的阁楼,房租每月每平方米0.69元,物业每平方米0.55元。周边就有菜市场,公交方便得不得了,下楼来就有地铁。”夏文秀说。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推进,成为许多住房困难群众的及时雨。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5年 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的完成,将使中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左右,不仅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而且努力满足中等偏下收入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
在大规模启动保障房建设并向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国情复杂,各地差异很大,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视。
10月27日上午9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三层金色大厅,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针对保障房建设管理的专题询问准时开始。
“文件出的不少,我觉得有些零敲碎打”“现在有的地方公租房也卖,如何消除寻租空间”“3600万套建设目标是否可以调整”……
常委会委员们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无疑反映出人们对保障房建设管理的新期待,也从一个侧面表明,这一新鲜事物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姜伟新坦承:“从总体上看,我国住房保障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既有住房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政策不够完善的问题,也有管理不到位和实施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保障房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在工作中主动回应民众关切,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解决各种难题,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办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民声,在深入调查中得到倾听;民智,在争论思辨中得到汇聚;民意,在未来政策举措中得到体现。
--保障房建设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明年将对“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数量、质量,特别是数量进行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优化调整住房建设规划和计划数。
--让群众住得舒心放心。把保障性住房安排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的地段。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要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等,加快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同步配套建设生活服务设施。更加重视保障性住房质量问题。继续推行项目法人对住房建设质量负永久责任;推行参建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责任终身制;并在建筑物明显位置设置永久性标牌,接受社会监督。
--确保公平分配的生命线。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申请审核和配租配售程序,并予以公开;进一步研究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一方面,通过控制保障性住房户型面积,引导保障对象当收入条件改善、具备一定经济能力后自然退出。另一方面,对租赁性保障房,要研究制订合适的、动态的、有利于退出的租金标准;对购置型保障房,要完善并严格执行交易时对收益调节的规定,消除牟利空间,确保保障性住房公平配置、合理使用。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随着国家财力增长和资金安排结构的完善,今后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确保土地供应。国土资源部从现在起着手研究明年的土地供应,要做好调研,和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共同商量,拟定明年按建设任务的拟供地块,研究地块征收拆迁工作的风险和难度,从而及早研究、及早安排,早动手抓落实,确保明年的土地能及时有效供应。
--完善住房保障方式。逐步将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在保有一定数量保障性住房房源的基础上,根据保障对象支付能力,提供不同层次的货币住房补贴。未来将从实物保障为主向货币补贴为主转变。
--制定住房保障法规,将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措施上升为法律制度,推动住房保障工作法制化。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人们有理由期待,随着中国住房保障建设的不断推进,百姓住有所居、安居乐业的梦想将一步步变为现实。